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科技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文章正文

三十年磨一剑 我校张励才教授 喜获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推荐类原创探索项目资助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17日 13:28     点击: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下半年)专家推荐类原创探索项目评审结果,我校麻醉学院张励才教授获得该项目资助,资助直接经费200万元。该项目实现了我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推荐类原创探索类项目中的历史性突破。

                                             

大鼠远位接触脑脊液神经核序列切片与三维立体图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脑细胞外液、脑血液和脑脊液成分的不同提示脑屏障把它们彼此隔开了。这对维持中枢内环境的稳定尤为必要。然而疾病时脑脊液中的物质种类和含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些物质从哪里来?反过来,经脑脊液途径施加某些因素(如腰麻或细胞移植等)为什么又能产生强大的中枢效应?大脑中有没有一种专司脑-脑脊液调控的神经?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一种特殊的方法,把这种神经从大脑中鉴别出来。自盖伦到21世纪,无数学者一直在寻觅,但各种尝试未告成功。

上世纪90年代,张励才教授将CB-HRP(一种对周围神经灵敏的示踪剂)注入脑室系统的脑脊液中,因其分子颗粒大,可被完全挡在脑室壁上,无法渗入脑实质,不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不会被标记。籍此方法,他成功地观察到在12对脑神经所处的脑干内,恒定地存在胞体在脑实质突起伸在脑脊液中的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群。他在国际上首次将其命名为接触脑脊液神经核,简称触液核(csf-contacting nucleus),并以数字重建技术显示触液核在脑内的空间位置与形状;以CB-SAP特异毁损技术成功制作了敲除触液核的模式动物;以猕猴为对象证实了灵长类动物同样存在触液核。因这一原创性的发现,他在2010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成为徐州医科大学建校以来科技奖项的历史性突破。

十年又过去了,张励才围绕这一神经核已经进行了30余年的研究,新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Frontiers of Neuroscience连续报道了7篇。国际知名脑科学权威,《鼠脑图谱》主编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George Paxinos授对此项工作的原创性给予了满分评价,认为“该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组织学证据,易于复制,发现了迄今未知的独特神经元”。

    新的研究将在既往30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接触脑脊液神经核(第13颅神经核)的基因构筑、特异性标志物和末梢特征。预期结果增加人类对脑结构的新认识,为生命科学的神经-体液调节理论提供明确的形态学基础,也将为某些疾病的发生提供新线索,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甚至为智能“机-脑”微创接口提供新的启示。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江苏省科技厅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徐州市科学技术局